查看原文
其他

电影《哪吒》看哭千万人:好好爱那个一身毛病的孩子

钱志亮 钱志亮工作室 2020-11-16


暑期大热的国产动画电影莫过于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。


电影中的哪吒,魔丸入体,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力量,一出生就饱受世人的偏见。
他手插裤袋、自带烟熏眼、热衷于打架整人,一身戾气,顽劣成性,活脱脱一个小魔童。
可是这个表面一副作恶多端模样的孩子,最后救了父母,救了陈塘关的老百姓。

和传统“剔骨还父,割肉还母”的哪吒故事不一样,在这个故事中,哪吒最幸运的事情,是遇到了一对好父母。


李靖和夫人用实际行动告诉哪吒:“别在意别人的看法。你是谁,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。
夫妻俩信任他,理解他,更是无条件爱着他,拉回了这个问题孩子,也挽救了他的孤独和绝望。
这个一身毛病的问题孩子,最后成了救世主,扭转了命运。

 最好的教育永远是爱,这话一点不假。

问题孩子都在等着父母的爱
人们常说,好孩子是教出来的,熊孩子是惯出来的。
事实并不完全是如此。
在那些问题行为的背后,是教育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如果父母愿意透过这些问题看见孩子,会发现孩子的无助。
怕就怕你只看到孩子的问题,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挣扎。
央视几年前拍过一部纪录片《镜子》,里面有个叫张钊的高中生,因为早恋辍学令父母头疼不已。
但事实上,这个孩子不是不想读书,他很想读大学:

“我不上学不是因为我谈女朋友,是因为那个学校,很压抑,已经压得我受不了。”


可是他想父母倾诉压力时,父母告诉他:

“学校几千人都受得了,为啥就你受不了。”


因为父母不理解,亲子间冲突越来越多,张钊多次想要自杀,想要跳楼,可是父母不信,他们不认为孩子有那个胆。
张钊说:
“其实他们只要每次说这句话,‘你让他跳下去,你看他敢么’,每次说完这句话,再回家,我就是孙子。

在张钊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无法与父母沟通的绝望,也看到了他对父母爱和理解的渴望。


《镜子》中有句自白:“我是一面镜子,我的面孔,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,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,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。”
很多孩子,是慢慢被父母逼成了问题孩子。

孩子的问题很多都是大人的问题
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在某种程度上,首先取决于他的童年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度过。
网上有很多新闻,说孩子痴迷游戏、手机而衍生一系列极端行为问题,有逃课不学习的、有离家出走的、有威胁父母要跳楼的、有高额打赏主播的......
很多大人把这些归咎于手机或者游戏APP,觉得一块屏幕毁了一个孩子,可是只要细心留意,你会发现这些“问题”孩子背后的家庭也有“问题”。
有的家庭,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长时间不陪伴孩子;有的家庭,父母忙于工作,疏于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基本监管;有些家庭,父母和孩子缺少情感交流......
这些爱得不到满足,情绪的发泄没有出口的孩子,最终选择了沉迷于网络世界。
他们不是天生就爱玩游戏,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失望,对家庭失望,对父母失望。
只不过大多数的父母都带着点自负和自以为是,只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问题,自己的问题,却看不见。
成长是个复杂又缓慢的过程,影响孩子的因素太多了,“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”,这句话显得有些绝对,但父母的养育方式绝对是最重要的一个。
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,父母能做的不是第一时间去指责孩子,而是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,反思自己可曾真正听过孩子内心的声音,看到他内心的需求。

孩子一身毛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放弃
有个当老师的朋友曾经对我说,他最怕学生家长说:“这孩子我管不了,老师你看着管吧。”
在他眼中,所谓“管不了”,其实是“不想管”,是对孩子的一种放弃。
而一个孩子被父母放弃了,是很难看到希望的。
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无条件爱孩子,实际生活中,这份爱都带着条件,一旦孩子让父母不满意,父母会忍不住打他骂他,蛮力过后,孩子依然没有变化,甚至想着算了,管不了。
于是这个孩子在大人眼中全是问题,爱闯祸、爱顶嘴、不听话、顽劣,父母再也看不到孩子好的一面,甚至会觉得失望透顶,唯独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会有多绝望。


我始终相信,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都藏着某种内心需求,等着父母去发现、去理解,并以孩子需要的方式来帮助他们。
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可以被父母放弃的。
有了爱,就能让孩子看到希望,有了爱,坏孩子也有逆转的机会。
我曾经走在路上,听到一个小孩问妈妈:“妈妈,如果我是个坏孩子,你还爱我吗?”
妈妈说了一句话叫人难以忘记,她说:“爱呀,但是妈妈会陪着你、帮助你慢慢变成好孩子的。”
这世上,唯有爱,能让一个孩子越变越好。
编辑:不二插画:在在未经授权,谢绝转载

推荐阅读

孩子犯错后,父母这么做,孩子才有可能变好!教孩子学会拒绝,究竟有多重要?你对另一半的态度,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孩子爱哭,别急着哄,这样做更有效!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